隨著我們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,人們對飲用水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嚴格:
1、在自來水行業執行的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中,檢測項目少,且部分指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,已不能直接飲用;
2、自來水管網系統中存在相當嚴重的二次污染問題,如管道腐蝕、滲漏、結垢、沉淀、屋頂水箱未經常清洗消毒等;
3、桶裝水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二次污染的問題,如飲水機本身的污染、昆蟲進入出水口、銅綠假單胞菌超標,空氣直接進入水桶產生的污染等。
根據上述問題,人們想出了很多辦法提高生活飲用的水的質量,使之更加干凈,更加健康,于是出現了直飲水系統。
直飲水系統微生物污染
直飲水系統是通過主機制水,去除其中的病毒和細菌并過濾掉自來水中異色,異味,余氯,臭氧硫化氫,細菌,病毒,重金屬同時保留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,達到完全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直接飲用健康水的標準。
但從各項抽檢數據看來,直飲水真的干凈健康嗎?某機構按《生活飲用水檢驗規范(2001)》和GB/T 5750-2006《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》對學校直飲水系統產水情況進行采樣、保存和檢測,檢測指標包括菌落總數、總大腸菌群、糞大腸菌群/大腸埃希菌,參照CJ 94-2005《飲用凈水水質標準》進行水質評價。結果 2006—2013年共檢測389件水樣,72件樣品菌落總數超標,21件樣品檢出總大腸菌群,總合格率為78.66%。結論是學校飲水機飲用水微生物污染嚴重。
無法控制直飲水系統微生物超標的原因
細菌總數是評價直飲水工程中水質消毒效果和清潔程度的重要指標,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水體受污染的狀況,直飲水處理設施易受微生物污染,過濾器部件在過濾過程中會逐漸滋生大量細菌,明顯降低過濾效果。
為了避免其造成直飲水設備膜元件污染影響直飲水設備制水效果,清洗消毒無疑是直飲水機的濾芯、濾膜和設備本身等控制細菌及預防水質二次污染的重要途徑。而作為非常重要的一項操作,殺菌消毒的效果與最終產水效果息息相關,產水水質如果達不到相關標準,就會影響飲用者身體健康,這一切連鎖反應,都來自于殺菌消毒方法的選擇是否正確。
常見的殺菌消毒方式
1、紫外線消毒只對浮游微生物部分有效,對已經生成的生物膜是無效的。
2、臭氧消毒能夠有效除去水中的鹵化物并降解生物膜,但臭氧在常溫下為爆炸性氣體,有特殊氣味,為已知最強的氧化劑。不能自然排出,需要空調長時間置換新風,從而增加了能耗。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較低(3%)。穩定性差,在常溫下可自行分解為氧。所以臭氧不能瓶裝貯備,只能現場生產,立即使用。同時也存在二次污染的問題,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。
3、巴氏殺菌雖然可以有效的控制直飲水系統中的微生物污染問題,但經巴氏消毒后的直飲水設備系統仍然有小部分較耐熱的細菌,無法徹底殺滅,同時消毒操作時間也相對較長,影響工作效率。
新型消毒方式解決微生物超標問題
直飲水系統微生物污染問題己嚴重影響的水的質量,在確保水質的前提下,選擇的消毒劑應盡量減少毒副產物的生成,同時保證過濾/純化裝置的正常運轉。為達到理想的消毒效果,武漢直飲水廠家應避免傳統消毒方式的弊端,探索有效的消毒方式對直飲水系統進行清洗消毒處理。
上一頁:如何辨別可靠的飲水服務商